意料之外无处不在,就算再谨慎的人,都会不经意间身处危急环境中。此时,后悔已无济于事,追究责任可事后进行。逃离汽车,离得远远的危险,才是当务之急。无数案例证明,紧急状况下,留给用户自救时间并不多,多则数分钟,少则只有区区十几秒。需要在数十秒中,完成“密室”脱逃,成功则生,失败则死。这里总结四种逃生办法,有的可能大伙已经熟悉,有的却不那样熟知,一块儿复习,生死攸关的事,做再多的功课也不嫌多。
低速上锁,高速解锁
相信大伙对“北京广渠门事件”并很熟悉,一位小伙子因路面紧急积水,汽车熄火,门如何都打不开,用头撞玻璃,头撞破,车门未开,不幸溺亡。行驶中,车门锁还是不锁?电子车锁极其脆弱,水浸、火烧等均会令其失效,进而将人困在车内。汽车如不上锁,缓慢行驶中,会有遭遇“外敌”入侵的可能。
驾驶证网【JiaZhao.COM】
有一折中策略:一般情况下,启动后,行车速度超越20km/h一些汽车会自动落锁,此时用户须主动解锁,只须速度不降下来,就不上锁;当然,车上有孩子除外。在市区走走停停,红绿灯反复起步,低速行驶需要保持落锁状况。特殊天气下,如暴雨大风天气,即使在城区低速行驶,也须开启车锁。
事实上,在欧洲,很多车型不提供自动落锁功能。汽车安全专家对此讲解说,事故中,车锁开启能大幅提升乘客逃生几率,任何电子设施在事故中均大概失效。那样为什么很多车型进入中国都有了自动落锁功能?只由于中国用户喜欢,这是专为中国调整!
逃生锤,选大号的!
近期,厦门BRT公交车大火事件哄动了全国。事故中,多名乘客抢夺逃生锤砸车窗玻璃,可惜,硬是没砸破。公交车上,人可站立,容易发力,这样尚不可以砸破玻璃。在空间更为狭小、乘客只能维持坐姿的轿车内,困难程度只能更高。怎么样通过这一考验?
第一,将逃生锤换大号的,具体尺寸多大,以能放进驾驶员车门储物格为宜,且其中一头为尖头。第二,去保养时,和4S店技术专家们交流,问了解玻璃那个地方最为脆弱,做到心中有数。第三,闲暇时要进行虚拟训练,在最短期拿出逃生锤,在狭小空间内调整到最易发力的姿势,并朝玻璃最脆弱的地方“装模作样”敲几下。最后,还要训练从开启一半的车窗往外爬。为什么只不过一半?玻璃砸开后,只能砸开个洞,只有车窗的一半面积。
天窗!逃命最佳选择
厦门BRT事件中,便有乘客从天窗逃生,其实轿车也可以。汽车天窗按驱动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手工式和电动式,前者不受电路影响可以直接手工打开,部分电动天窗也提提供急开闭功能,开启办法要看具体车型的说明书。天窗开启需要用随车配备的开窗工具,这套工具存放地方各有不同,有些是直接放在天窗面板背后,有些则是在仪表台附近,具体地方视不同车型而定。
天窗逃生在汽车入水时,最为有用。此时,四个车门和车窗受水压影响,极难开启。而天窗因为车仍浮在水面上,不受水压影响。注意国内外入水成功逃生案例,多数经由天窗逃生。先尝试电动开启,电动开启失效,再用手工,手工失效,则用逃生锤。注意,天窗逃生失败,次选仍不是车窗,而是尾厢。一辆车重量主要集中在车头,那里是发动机舱,沉入水中姿态是车头朝下,尾厢朝上,而且,因为尾厢空间大,浮在水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