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世纪化油器发动机年代,那时候的发动机供油依赖的是机械系统,它启动时需要需要化油器提供过浓的油气混合,以保证进入汽缸内的混合气有足够的燃油蒸气,使发动机能顺利启动。
化油器发动机有一个叫做“喉口”的地方,当气流经过这里时会形成一个真空,这个真空所形成的负压强就会把化油器里的燃油吸入进气管,从而产生油气混合。而喉口地方的气流流速越高时,真空负压强就越大,被吸入进气管的燃油也就越多。
在冷车启动时,发动机的转速和化油器的温度都比较低,此时化油器主空气通道中的空气流速会很低,没办法让燃油得到好的雾化,而且部分油粒较大的燃油还会因流速慢的问题,被附在进气道管壁上,不可以准时随空气流进入气缸内,所以化油器发动机常常会因气缸内混合气浓度过稀,以至没办法正常燃烧点火。
因此刚启动的发动机温度不够时,整个供油系统尚不可以完全正常工作,此时发动机就会像个有哮喘的人一样,呼吸处于一种不顺畅的状况。假如不热车就直接行车的话,发动机就容易出现接不上气的状况,从而致使熄火问题,所以在化油器发动机的年代,大家在冷车启动后,一般需要热车至少1分钟以上才能正常行车,而且是不分地域的。
不过进入21世纪后,大家已经全方位普及了发动机的电喷技术,大家也就不再需要靠类似喉口如此的地方来控制油气混合浓度,目前的电喷发动机可以直接依赖空气流量计,或者进充气压力力传感器来感应进气管的进气量,然后ECU再依据进气量来计算此刻的喷油量。
ECU依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息,控制喷油系统的喷油脉宽,在冷启动时,ECU控制的第一圈喷油脉宽都会比较长,也就是此刻的喷油量会比较大,而伴随发动机启动后运转后喷油脉宽会渐渐缩小,此刻喷油量会相应减小。除此之外,ECU还会控制怠速空气旁通道机构,来控制冷机启动后的怠速转速,和暖机完成后的怠速转速,而在这整个过程中的喷油脉宽变化规律依然是相同的。
因此在电喷发动机技术下,喷油系统的每一次喷油量,都是经过行车电脑精确计算的,燃油的雾化度和此刻气缸内的油气混合浓度是可以得到满足的,所以电喷发动机无需花时间去热车,来等待发动机温度提高,让气缸内的油气混合浓度和雾化度达到正常标准。
不过事实上目前不少人在汽车冷启动后,依然维持着原地热车的习惯,尤其是在天气较冷的时候。他们会觉得此刻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温度没上来,它们内部的油液还未能形成正常的油压和有效的油膜保护,假如不热车的话,容易给金属部件带来磨损,也会出现不容易挂挡的状况
事实上真的这样吗?
驾驶证网(JIAZHAO.COM)
在温度较低的北方,这样的情况确实会比较存在,尤其是你的发动机用的是矿物机油,甚至是半合成机油这种低温性保护性较低的机油,或者你的机油粘度较大,都可能存在发动机内部油压不足,机油形成保护膜的速度偏慢等问题,而这个时候全合成机油低温保护性好的优势就表现出来了。
所以在冬天冷车启动的时候,当大家听到有类似咔咔的响声时,这多半就是发动机的油压还没升起来,机油还没被完全输送到液压挺柱时发出的响声。不过像这样的情况一般发动机启动30秒左右后,机油泵就会将机油完全运送到发动机内部,且在活塞、连杆及曲轴等部件表面形成足够的油膜保护。
至于变速箱是不是需要靠热车来提高温度,这么说吧,你原地热车是会踩着挂着挡,踩着刹车吗?假如不是,那你挂P挡、N挡或空档,又或者踩着离合原地热车,此时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都是处于断联状况。
也就是说你热车热的是发动机,就算你是从早热到晚,变速箱那边依然是没工作的,所以热车对提高变速箱的油温来讲,几乎是没什么直接的影响。
总而言之,目前的电喷发动机汽车一般都无需热车就能直接开走,只不过稍微注意起步后不要急着激烈驾驶就能了。
不过在寒冷的北方,作者觉得原地热车是可以同意的,这主如果为了让发动机内部的油压正常,形成正常的保护油膜,不过时间一般不适合过长,而且非极端严寒的状况下,你也可以使用缓慢行驶的方法达到相同的目的。